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他被人称作千古昏君,所做之事却功在千秋,岂能因成败论英雄

时间:2023-06-06 17:38:1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分享至:


(资料图片)

这个人就是隋炀帝杨广了,这位在历史上饱受争议的皇帝,在各种的隋末演义中隋炀帝都是一个商纣式的人物,仿佛天下所有的不幸都是因为他,然而在正史上隋炀帝却颇有功绩,他修运河,破突厥,收西域,开科举无论哪一件都是功在千秋,他为何遗臭万年我们暂且不谈,先说一下隋炀帝修运河与迁国都之功。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的时候是沿袭的北周,都城选的是长安,当时洛阳是作为陪都,之后杨坚又把都城迁去了大兴,洛阳也被废除陪都的身份,但隋文帝在位时期关中多次闹饥荒,隋文帝也就多次带人去洛阳躲避,等到了隋炀帝继位便决定迁都洛阳,便令宇文恺营建洛阳。

隋炀帝之所以决定迁都是由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环境决定的,一个是粮食问题,当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关中的土地已经不够都城里的人吃的了,洛阳的粮食也是有限的,但是隋炀帝建了通洛渠后,可以把江苏跟洛阳连接起来,靠运输解决了洛阳作为都城的粮食问题。还有一个是政治原因,洛阳自古以来便被认为是天下的中心,有利于隋朝对江南以及其他地方的控制。

世人皆喜欢以成败论英雄,隋炀帝因为与秦胡亥一样都是二世亡国之君,所以人们往往认为隋炀帝开大运河,之时为了贪图享乐。大运河是以都城洛阳为中心,大运河始发于涿郡(草原联系中原的战略要地)南至余杭终于会稽,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连接起来,自古大河都是向东流,隋炀帝此举填补了中国南北走向水系的空缺。

大运河不仅可以将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解决北方的粮食问题,还可以稳定南方,遏制江南地区门阀世族的势力,巩固隋王朝的统治。再者当时隋朝北方边境少数民族时常有动作,当时大量军队驻扎边境地区,北到涿郡的大运河可以将南方的粮食运到涿郡为部队提供充足的军粮,保障后勤。

这样看来无论是修运河还是迁都洛阳其实是一件事,把洛阳看做心脏,运河就是血管,有了大运河才能使中央集权更好的影响江南等地区,巩固隋王朝的统治。但也有人说隋炀帝亡国是因为大运河,甚至称大运河"祸在当代,功在千秋",这种说法有失公允,大运河早在大业六年就已将完成了,那时候隋正国力鼎盛何来亡国之说?

隋炀帝是不幸的,他虽然开创了办成了许多功在千秋之事却最终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在唐王朝建立后隋炀帝更是成为了唐王朝取得合法地位的黑锅,隋炀帝的统治越残暴才越能说明唐王朝安定与繁华的盛世局面,隋末的乱世又岂是隋炀帝一人可以造就的,将天下所有不幸的源泉归于一人,未免太有失公允,"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的大运河不也还在运转吗?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